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为民
 
财政预算专有名词解释
 

 

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工商税收的地方分成部分,财政非税收入两部分组成,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

2.   财政体制:指通过规定各级政府管理财政收支的权限和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据以处理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管理制度。它是财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制度。

3.   上级专项:指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由上级政府按照定向项目向下级政府安排支出,属于政府支出的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

4.   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的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

5.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本经营、转让、清算等形成的财政预算收入,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依法上缴的税后净利润,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分配的国有股利以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和企业清算净收益中国家所得的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6.   社保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是一种强制性的专款专用的财政收入形式,其收入必须专项用于政府社会保险计划的开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7.   地方政府债券:指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一般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地方政府债券多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

8.   全口径财政收支预算:财政预算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状况的计划。全口径财政收支预算,包含预算年度内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和社保基金收支预算等四本预算

9.   部门预算: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部门预算由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10. 三公经费: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

11.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我市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由市政府设立,从规定范围内筹集的,用于调节我市市级财政预算平稳运行的预算储备资金。

12. 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

13. 市直属收入:指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市直属行业、企业和单位缴纳的税收收入及非税收入。

14. 辖区共享收入:指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各区按固定分成比例上缴市直的各项税收收入。

15. 上级财力补助:指中央返还地方的税收收入,是分税制体制改革后中央对地方上划收入的一种财力资金补偿。

16.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为实现特定政策目标补助给下级政府的专项支出,下级政府应当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办理特定事项。应当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

17. 一般债券:全称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一般债券采用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形式。

18. 政府专项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建设某专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政府债券。对于专项债券的偿还,地方政府往往以项目建成后取得的收入作为保证。

19. 中期财政规划:是在编制年度预算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中长期本级政府可用财力和支出需求,通过开展宏观预测、明确发展战略、强化预算上限和进行绩效评估等措施,编制三年财政收入安排和支出重点,第一年规划约束下一年度预算,后两年规划指引相应年度预算。

20. 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对现行单一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一种改进,指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建立健全跨年度的、合理的平衡机制,实施依法征税,硬化支出预算约束,更好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镇江市人民政府 mobile48365-365主办
?Copyright 2009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2900号-1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